在西方,渺小的大卫战胜巨人歌利亚的故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现代战场上,如何实现以小搏大?微型无人机虽然身形渺小,但是作为一种新型智能化武器系统,却能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完成传统作战力量无法胜任的任务。
微型无人机按战技性能可分为攻击型无人机、间谍型无人机和侦察型无人机等,既可独立使用,也可在“蜂群”战术上运用,在搭载不同载荷的情况下,能够执行斩首行动、情报获取、战地侦察等任务,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图注:“虫子”微型无人机
(资料图)
攻击型无人机是携带高爆装置以杀伤人员为主要目的的无人机,为斩首行动提供了全新的打击手段。2017年11月,美国生命未来研究所对外发布一段名为“机器人杀手”的视频,介绍了一种名为“杀人蜂”的微型自主攻击无人机。这种无人机既可单机使用,也可蜂群运用,既能攻击单个目标,也能攻击群体目标。它采用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体积微小,可置于手掌内,同时配备广角摄像头、战术传感器、人脸识别技术,并在机身内装了3克烈性炸药。该无人机可以通过运输机、大中型无人机、火炮实施远程布撒,也能通过特战人员近距离释放,与传统打击手段相比,攻击型微型无人机具有简便、精准、安全、经济、高效等特点,是未来战争实施斩首行动的重要途径。
图注:手持无人机
间谍型无人机是携带微型间谍器件,执行窃听、拍照和录像等任务的无人机。**间谍型无人机可以潜入敌方阵地、机要通信车、指挥车或会议室等场所,伺机获取重要的音频信息、视频信息和图像信息。**在无屏蔽状态下,无人机能直接向外发送数据信息,当有屏蔽时,无人机能够寻机从车辆或房屋逃逸后再适时传递储存信息。目前,仿生学概念被大量应用到了微型无人机的设计中。例如哈佛大学设计的四翼微型飞行器“小蜜蜂”,体型比真蜜蜂还要小,拥有超薄的仿真人造翅膀和电场驱动的人造肌肉,重量仅有0.26克,2米以外很难察觉到它的存在。由于存在动力问题和飞行控制等问题,现在“小蜜蜂”还只能在实验室中工作,但作为一个长期的研究项目,它的突破将为微型无人机的设计带来更大的技术变革,为未来战场谍报获取提供新的思路和挑战。
图注:Saka无人机
侦察型无人机是携带昼夜摄像头,用于战地局部监视和侦察的无人机,是战地侦察体系的有效补充。这种无人机可将拍摄到的清晰照片和视频传送到控制者的多功能显示屏上,还可搭载先进的光电传感器、热成像装置,在夜间执行监视和侦察任务,并轻松发现伪装和躲在暗处的目标,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由于机体微小,飞行途中难于被肉眼察觉,雷达也难以探测,极其不易被击落,可以胜任各种任务,高度匹配海军陆战队高强度、快节奏、复杂环境的作战背景。装备此类无人机,将极大便利小股作战力量执行侦察监视、行军作战等任务,而不用过度依赖于侦察卫星。侦察型无人机未来也可配置在“无人智能坦克”上,增强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可用于机动途中及时发现设伏之敌,在城市作战中搜索隐匿在建筑物中的目标,或为炮兵指示打击目标。
专家简介:翁宗波,军事装备科普专家,主要从事国内外高科技装备、各兵种主战装备、联合作战战略战术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兵器》杂志等军事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0余篇,个人荣立三等功1次。
出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作者:翁宗波(军事科普作家)
策划:金赫
科学审核:费伯禹(资深军事编审)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