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叶文波
【资料图】
通讯员 邓洲
实习生 闫世超 宋珍妮 程熊熙
3月28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重磅发布《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研究报告》。在“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榜单”中,洪山区位列第9,在武汉市上榜城区中排名第一。
赛迪创新百强区(2023)构建了“创新生态、创新动力、创新主体、创新成果”4个一级指标以及“地区生产总值、R&D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数”等16个二级指标的城区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区创新环境、服务、主体、成效等城区创新要素进行系统评估,开展了全面分析。
大学依城市而立,城市因大学而盛。35所高校、60万在校大学生、65个国家重点学科、55名两院院士……大学之城,智汇洪山。
加强科技力量集聚。今日的洪山,着力成为技术创新的蝶变之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战略科技力量,释放创新主体潜能。1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7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智汇洪山”集聚原始创新力量,高科技成果层见叠出。湖北洪山实验室致力打造生物种业高端科技力量,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武汉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技术院研制的电池系统已交付世界首条氢能公务船,在新能源领域闯出“双碳”新赛道。
加大科技成果转化。今日的洪山,着力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富饶”之地。1个技术转移联盟,32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9家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站,21名成果转化联络员共同构建全面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范式落实。累计建成产学研平台71个,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百亿元。马应龙——一家拥有四百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从支持产学研深度合作,到推进张礼和院士引领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再到打造大健康产业化中试平台,当传统与科技交织,历史与产业碰撞,“洪山力量”守护科技成果“落地生花”。
加速区校融合发展。今日的洪山,着力成为区校融合发展的策源之地,依托“双一流”大学学科优势,构筑武汉大学“信息”经济圈、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子”经济圈、武汉理工大学“智造”经济圈和华中师范大学“文创”经济圈。为有活水,生意盎然;千川汇聚,百舸争流,1176家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瞪羚企业、35家专精特新企业勃勃生长;创意天地、烽火创新谷、融创智谷等一批创新园区持续升级,为区校融合注入持久动力,“洪山加大学”共同发展的壮阔蓝图已跃然纸上。
(武汉市洪山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